索引号: 000014348/2018-00978 文种: 其他信息
发布机构: 文号: 天质监发〔2018〕13号
发布日期: 2018-03-07 成文日期:
信息名称: 天祝县质量技术监督局支持打柴沟镇石灰沟村脱贫致富(2018-2020年)三年规划

天祝县质量技术监督局支持打柴沟镇石灰沟村脱贫致富(2018-2020年)三年规划

  各所、股、室: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支持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实施意见>的通知》(厅字[2017]41),《天祝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做好天祝藏族自治县脱贫攻坚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天脱领办发[2017]116)文件精神在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的具体领导和指导下,结合县局精准扶贫工作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基本情况 

  石灰沟村位于天祝县打柴沟镇西南部,马牙雪山腹地,海拔在2800米以上,年均气温1℃,年均降雨量300—400毫米,属高寒干旱山区,境内陡坡地多,耕地面积2139亩,草原面积4万亩。这里耕地绝大部分为旱地,土地贫瘠,广种薄收,主要种植作物有紫叶莴苣、蒜苗、豆类、饲草等,主要产业为牛羊育肥养殖和独特的走马产业,间或种植优质高原绿色蔬菜。属典型的半农半牧、以牧为主的生产生活地区。 

  石灰沟村党支部共有党员20名,少数民族党员11名,女党员4名,流动党员3名,60岁以上党员8名,35岁以下党员4名。全村辖石灰沟一组、石灰沟二组、上圪垯、下圪垯4个村民小组,共有190户784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02户384人,贫困面达到48.9%。其中市级领导1人联系贫困户3户11人,市质监局帮扶干部20人联系贫困户35户134人,县质监局帮扶干部11人联系贫困户17户68人,打柴沟镇政府帮扶干部10人联系贫困户47户171人。2015-2016年底石灰沟村累计脱贫13户55人,2017年脱贫30户127人,剩余61户202人,2018年计划实现整村脱贫。 

  近年来,打柴沟镇石灰沟村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战略思想,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市县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的安排部署,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和“七个一批”脱贫攻坚措施,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坚持精准帮扶与整体推进有机结合,统筹推进、齐心协力、真抓实干,脱贫攻坚工作迈上新台阶。 

  (一)协调推进,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积极协调县乡两级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对帮扶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实施精准扶贫易地搬迁项目,县乡保障房搬迁安置贫困户101户,对非建档立卡贫困户65户实施棚户区改造整体搬迁工程,现已完成评估工作。积极争取小流域水利灌溉项目,建设3.6公里水渠,扩大耕地灌溉面积近400亩。实施火石沟—石灰沟村4公里通村道路和通312国道村辅道路建设,建成800平方米乡村舞台和村级文化活动广场。积极争取300万元,对已迁入打柴沟镇新农村的农户实施接暖、道路改造、粉刷墙壁等项目。 

  (二)优化结构,产业扶贫稳步实施通过精准扶贫专项贷款支持,加大养殖暖棚建设、优质牧草种植和牛羊马良种引进,存栏牲畜稳定增加在600只以上,种植优质牧草800多亩,中药材种植120亩,高原绿色夏菜(莴笋、蒜苗、大豆等)种植760亩。组织向县域外输出劳动力36人(次)参与县域内和邻近村短期劳动力输出100多人(次)。 

  (三)统筹推进,扶贫政策有序落实。协调落实精准扶贫户贷款102510万元,完成市级精准扶贫专项补助资金发放10238.4万元。帮助建立村级互助资金协会,发放互助资金贷款40万元,解决了贫困群众资金短缺的瓶颈问题。 

  (四)存在困难和问题。一是特色农业亮点不足。村耕地面积广,适合本地自然条件的经济作物品种繁多,但整体质量和规模效益相对较低,产业化结构单一,特色农业产品效益还没有真正挖掘出来,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差距还很。二是农产品销售渠道狭窄。一直以来,农产品凭借商贩、地摊等形式进行销售,期间耗材较大、费时较多、价格较低,致使农产品效益大打折扣,电商服务效益没有真正开发,作用没有充分发挥,与“互联网+”的距离依然很大。三是产业技能普遍较低。过去,按照分散办班,分类指导原则,坚持就近就地要求组织各种短期技能培训,效果依然不够明显,群众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强。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会议精神,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中央、省市县委安排部署。落实扶贫开发“六个精准”,实施“七个一批”脱贫攻坚工程,紧扣“12345”总体思路,统筹落实产业、就业、金融、教育、医疗、社保和社会等扶贫措施,精准识别、精准施策,努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二)基本原则。 

  1.政府主导原则:政府强力推动,整合各方资源,努力创造条件,组织引导农牧民群众积极参与,着力规划建设一批具有较高标准和较强示范作用的项目建设。 

  2.农民主体原则:通过规划引导、政策扶持、典型示范等方式,从群众反映最强烈、最需要并有条件解决的事情办起,充分调动广大农牧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农牧民的主体作用。 

  3.注重实效原则:坚持从实际出发,真抓实干,不搞形式主义,不急功近利。坚持先易后难,分步实施,不搞齐步走,一刀切。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 

  4.量力而行原则:坚持科学规划,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措施,不增加村级债务,不强行摊派,正确处理阶段性目标和长远目标的关系,既量力而行,又尽力而为。 

  5.突出特色原则:根据本村的实际情况,立足村组特点,突出地域特色,因地制宜,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充分发挥本村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科学合理确定目标,力求形成多样,不强求一律。 

  (三)目标任务。 

  结合石灰沟村实际,推进全村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努力把石灰沟村建设成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进而加快脱贫致富奔小康步伐。 

  三、工作内容 

  (一)基础设施建设。 

  1.通村道路硬化。积极争取实施“组组通”道路建设工程,到2020年实现自然村通硬化路,对自然村主巷道进行硬化,完成撤并建制村通硬化路,分阶段完成道路提升改造,实施好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和危桥维修加固或拆除新建工程。 

  2.美化村容村貌。聚焦整县脱贫摘帽农村住房安全隐患问题,针对农牧户自筹能力不足,住房抗震、抗灾性能差,若遇到地震或暴雨、洪水等灾害,则易导致产生隐患的土坯房、年久失修房进行新建或改造,户均建设面积不低于60平方米。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改造提升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1个,到2020年实现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 

  3、耕地渠系配套建设。在已经解决全村人畜饮水安全的基础上,实施农村饮水体质增效工程。进一步完善农田水利设施,加大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大力开展小型水利灌溉设施配套续建和节水改造,提高农田的有效灌溉面积。进一步加大水道、山洪治理等防洪设施建设,增强抗御水旱灾害能力。加强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工程建设,提高水量调蓄能力和抗旱能力。通过平整土地,改良土壤,加强水利配套建设,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等方式,实施迁出区基本农田改造。深入开展迁出区宅基地复垦,提高耕地质量,增加有效耕地面积。 

  (二)富民产业发展。 

  1.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开展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三变”制度改革,探索土地入股、联营等模式,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扶持发展特色种养业、合办村级合作社、涉农企业等,开展资产收益扶贫,带动贫困户脱贫。 

  2.调整产业结构。坚持因地制宜、因村因户施策,重点扶持助力脱贫攻坚的原则,分类制定种植业发展规划,突出补助激励政策,推动全村产业向规模化、市场化方向发展,加快农牧民群众增收步伐。利用耕地面积广,弃耕土地多,富裕劳力多的特点,依靠帮扶单位招商引资,提供销售渠道等帮扶,种植适合该地气候、土壤条件的药材,如羌活等药材,试验成功后,逐年扩大规模,加以推广。依托就近雪峰源等龙头加工企业,带动全村牛羊肉、绿色蔬菜、中藏药材、马铃薯等产业的深度开发,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大力发展农产品产地初加工,改进农产品贮藏、保鲜、干燥设施和方法,降低农产品产后损失,提高商品化率和入市品级,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3.对特色农牧产品申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围绕天祝县的自然优势、人文优势和产业优势,对“天祝白牦牛肉”、“高原紫叶莴苣”等具有特定品质和人文历史传承的地域特色产品进行全面普查,对有地域特色的地理标志产品进行有计划有重点的申请保护,提升地标保护产品对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杠杆作用和拉动效应。 

  4.大力发展走马产业。依托发展走马产业的传统,由农户散养向合作社等规模化养殖转变,不断改良走马品种,保种繁育。借助举办赛马会等活动,逐渐树立石灰沟村走马产业品牌,提高知名度,畅通交易信息,养殖走马成为农户增收的又一主要渠道。 

  (三)技能培训、劳务输转、教育扶持等方面。 

  1.劳务输转。构建贫困户劳动力技能培训体系,完善技能培训制度。整合各部门各行业培训资源,创新培训方式,以政府购买服务形式,通过农林技术培训、订单培训、定岗培训、定向培训、“互联网+培训”等方式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对富余劳动力,尤其青壮年和不能从事农牧业劳动的残疾人等,进行有效输转务工,使其得到发展并脱贫致富。 

  2.教育扶持。“再穷不能穷教育”。让每一名学龄儿童都接受教育,尤其要确保女童不辍学,不掉队。让“两后生”和考入大学的学生享受“雨露计划”、助学贷款等教育扶持政策,帮助其完成学业,从精神上脱贫。 

  3.生态扶贫。聚焦巩固贫困户,特别是2017年之前已脱贫的贫困户稳定脱贫,收入渠道单一、支付能力弱等突出问题,针对目前农村护林员、草原管护员、乡村道路管护员、乡村卫生保洁员等公益性和生态性岗位不足的现状,按照甘肃省2016年最低工资标准,争取国家补贴,选聘贫困户劳动力就业,拓宽贫困户增收渠道,实现贫困户稳定增收,提高群众满意度。积极争取退牧还草工程,鼓励种养殖大户通过土地流转,开展牧草规模化种植,扩大饲草料种植面积,为舍饲养殖和育肥生产发展创造条件,促进草原畜牧业发展方式转变,减轻天然草原放牧压力,巩固草原生态保护建设成果。三年累计种植优质牧草900亩,其中:2018年种植300亩,2019年种植300亩,2020年种植300亩。 

  四、工作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县质监局精准扶贫脱贫攻坚领导小组,由局长任组长,由副局长任副组长,各所、股、室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负责精准扶贫工作的规划、组织、指导、协调、督查以及帮扶资金的协调落实,保证各项帮扶项目顺利快速推进。 

  (二)完善督促检查制度。高度重视精准扶贫帮扶工作,在帮扶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和统筹安排下,继续做好驻村帮扶工作队蹲点工作和帮扶责任干部轮流驻村工作的检查指导,督促帮扶项目资金的到位和使用,督查驻村干部到岗到位及履职情况。协调村两委班子做好调查核实、建档立卡等工作,加强与当地政府以及各帮扶部门的协调沟通,确保帮扶工作顺畅有序开展。 

  (三)加强引导,营造氛围。采取多种形式,深入宣传,层层发动,让村内基础设施建设的目的意义、目标要求以及具体措施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充分发挥宣传导向和舆论监督的作用,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引导和动员广大群众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自觉投身到自己的家园建设之中。 

    

    

                                                                                        天祝县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8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