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落实《甘肃省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实施方案》精神,按照《天祝县脱贫攻坚实施方案(2018-2020年)》要求,进一步加大全县产业扶贫力度,持续增加农牧民收入,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2017年产业脱贫攻坚成效
(一)积极发展特色农牧业。2017年,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种植马铃薯1.79万亩、蔬菜0.4万亩、中药材0.5万亩、优质青稞0.46万亩、优质油菜0.64万亩、豆类0.8万亩,分别占计划任务的120%、105%、227%、100%、100%、727%;全县贫困户牛养殖量0.41万头,羊养殖量4.17万只,占计划任务的585%、439%。大力推广小黑麦、甜燕麦为主的优良牧草品种,全县贫困户种植0.88万亩,占计划任务的419%。
(二)着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引导和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发展。新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35家,家庭农场6家,全县各类农民合作社累计达到976家,家庭农场31家,实现全县贫困村专业合作社全覆盖。共计5915户贫困户加入产业化经济合作组织,占建档立卡贫困户总户数的48.5%。
(三)全面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2017年省上下达我县能繁母猪0.2万头、奶牛0.2万头、牦牛8.5万头、藏羊32万只、青稞1.2万亩、马铃薯7.6万亩的农业政策性保险任务。目前,已全面完成政策性农业保险承保工作,其中参保牦牛97970头,藏系羊277769只,能繁母猪2110头,奶牛2759头,马铃薯53556.5亩,青稞12294.8亩。
(四)积极争取落实产业扶贫项目。为进一步培育壮大特色产业,紧紧围绕国家支持藏区社会经济发展和涉农资金整合的政策机遇,加大项目争取和实施力度,着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夯实农业发展基础。2017年,共争取实施富民产业扶贫项目4个,截止目前,落实到位资金共计2840.23万元,其中:旱作农业项目138万元、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项目60万元、南阳山片德吉新村、祥瑞新村产业培育项目2642.23万元。
(五)建立完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全县抽调县乡村158名技术人员成立8个县级农业科技服务队、17个乡镇农业科技服务分队、31个村级服务小组,建成县、乡、村三级科技服务网络,大力开展特色优势产业实用技术培训,着力提高贫困村农民的科技素质和发展能力,实现了贫困村农业技术员全覆盖。截止目前,已培训农牧民5.1万人次(贫困农牧民2.28万人次),通过“12316”平台发送涉农短信共计7次3.5万余条。同时借助省上贫困户产业脱贫培训示范工程,完成了120名建档立卡贫困户产业脱贫培训工作任务。
二、存在困难和问题
(一)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由于我县特殊的自然地域环境和历史原因,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发展滞后,历史欠账较多,水、电、路、渠和仓储设施、冷链物流等设施配套不完善基础条件差。加之全县80%以上耕地为山旱地,干旱、冰雹、洪涝和冰雪冻灾等自然灾害频繁,制约了现代农业发展和效益发挥,成为制约贫困人口脱贫的瓶颈因素。
(二)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能力不强。全县75个贫困村虽然全部组建了专业合作社,但大部分合作社起步晚、规模小、实力弱、自身发展困难,缺乏强有力的政策及资金支持,加之经营管理水平有限,未能正常地组织开展生产经营活动,难以有效带动贫困户增收脱贫。
(三)部分贫困户科技素质仍然较低。随着特色农业和设施农业规模的不断扩张,现有的技术服务力量,已不能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技术需求,加之受农村分户生产经营模式存在局限性,导致科技推广成本高、收效小,部分贫困群众接受新知识、掌握新技术比较慢,先进适用技术推广缓慢,标准化生产技术措施还没有完全落实到位。
三、2018年目标任务
全县贫困户种植特色农业总面积达到10.45万亩(高原绿色有机蔬菜2.85万亩,马铃薯2.1万亩,优质青稞2.03万亩、中药材1.74万亩、藜麦0.78万亩、优质油菜0.95万亩);改造标准化养殖场(小区)15个,新建白牦牛育肥示范点8处,改扩建白牦牛育种试验场1处;扶持壮大农业专业合作社30个;86个贫困村有村集体经济收入。
四、脱贫攻坚举措
(一)培育发展特色种植业
1.中药材产业。以大宗急需、道地、主产中药材和健康食品原料的综合开发利用为重点,扩大优势中药材乌药、羌活等特色品种的种植规模,大力推广精细耕作技术,全面扩大中药材种植面积,提高产品质量,对中药材种植贫困农户给予种子、种苗及生产资料补助,2018年,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1.74万亩。
2.马铃薯产业。全力实施以马铃薯全膜垄侧栽培技术推广为主的旱作农业项目,大力推广马铃薯脱毒种薯技术,实现脱毒种薯全覆盖,着力提高马铃薯单产水平。为贫困户提供脱毒原种、肥料、地膜等生产资料补助,2018年马铃薯种植面积达到2.1万亩,加大反季节销售储藏窖建设力度,提升优质马铃薯储藏和反季节投放市场的能力。
3.藜麦产业。以创建藜麦品牌为基础,推进藜麦产业化发展为重点,促进农牧民群众增收为目标,大力开拓市场,引导藜麦食品消费,加快培育带动贫困户长期稳定增收的新产业。对藜麦种植贫困户给予种子、配方肥、地膜等补助,扶持发展藜麦种植产业,2018年,藜麦种植面积达到0.78万亩。
4.高原绿色有机蔬菜产业。以华藏寺、打柴沟、石门、抓喜秀龙等乡镇为重点,辐射带动哈溪、松山、天堂等周边乡镇,建成以蒜苗、荷兰豆、西兰花、西葫芦、娃娃菜、莴笋等为主的高原夏菜生产基地。对蔬菜种植贫困户给予种子、种苗及生产资料补助,2018年,蔬菜种植面积达到2.85万亩。加大新品种和标准化生产技术的集成推广应用,强化农业技术服务指导,全力提升产品品质。
5.优质青稞产业。以安远、抓喜秀龙、打柴沟、哈溪、朵什、西大滩等乡镇为重点,辐射带动周边乡镇,大力推广种植昆仑14号、北青6号、藏青25等新品种,对青稞种植贫困农户给予生产性补助,2018年,青稞种植面积达到2.03万亩。积极开展青稞精深加工技术与产品开发,引进、培育一批青稞加工龙头企业,推动全县青稞产业向规模化、效益化发展。
6.优质油菜产业。在金强川、哈溪、莫科等河谷川灌区和在环毛毛山、祁连山等脑山二阴地区和浅山半干旱山区,大力推广优良品种、无公害标准化生产等新品种新技术,全面增强全县油菜市场竞争力。对贫困农户给予生产性补助,油菜种植面积达到0.95万亩。鼓励和引导企业进行无公害、绿色食品的产地认定和商标注册,带动、引导农户发展油菜产业,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7.食用菌产业。以企业、合作社为龙头,带动农牧民群众开展食用菌栽培,积极培育食用菌富民产业。在南阳山德吉新村由畜棚转产食用菌棚100座;给予南阳山片区680座食用菌棚菌种补助。
(二)大力发展草食畜牧业
1.白牦牛产业。以松山、毛藏、抓喜秀龙、打柴沟、西大滩、安远等牧区和牧业比重较大的乡镇为重点,坚持以草定畜、草畜平衡的原则,积极发展以天祝白牦牛为主的特色牦牛产业,建立白牦牛育肥基地。2018年,完成白牦牛保种繁育体系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附属设施及购置相关仪器设备,修建免疫注射栏20个,引调种公牛390头,建设饲草料地6450亩;建设白牦牛育肥示范点8个。
2.标准化养殖场(小区)建设。加大草食畜规模养殖场(小区)改扩建力度,进一步完善饲草料生产体系和牛羊良种繁育体系,2018年,完成15个草食畜规模养殖场(小区)的标准化改造,建设完善饲草料生产和引进良种牛羊。
(三)扩大农业保险覆盖范围。进一步提高农业保险覆盖面,将中药材、高原绿色有机蔬菜、日光温室列入保费补贴计划,切实提高农业抗风险能力,保障农户收入持续增长。2018年,贫困户中药材政策性农业保险 1.74万亩,高原绿色有机蔬菜政策性农业保险2.85万亩,日光温室政策性农业保险898座。
(四)扶持壮大农业专业合作社。按照“扶强、扶优、扶大”原则,大力扶持壮大农业专业合作社,着力解决合作社运行不规范,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带动贫困户增收能力不足等突出问题,培育一批设施完善、管理到位、收入可观、带动能力强的示范社。2018年,扶持壮大贫困村农民专业合作社30个。
(五)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把中药材加工业作为培育发展中药材产业的重要抓手,提高药材附加值,并为贫困群众提供就业岗位,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2018年,在华藏寺镇、打柴沟镇、天堂镇、炭山岭镇、赛什斯镇、安远镇、大红沟乡、朵什镇等中药材种植集中乡镇建成中药材初加工厂8个并投入生产。
(六)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以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为手段,带动群众致富为目标,创新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转变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方式,多渠道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壮大集体经济实力。2018年,为全县86个贫困村每村投资50万元,通过发展特色种养业、合办村级合作社、涉农企业等措施,开展资产收益扶贫,有效增加农村集体经济收入,带动贫困户脱贫。
(七)加大深度贫困村土地整理项目扶持力度。通过平整土地,改良土壤,增加高标准基本农田面积,加强水利配套建设,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等方式,加大对全县贫困村土地整理项目的倾斜力度和产业扶持力度,使基本农田的质量不断提高,为产业扶贫和农牧民群众脱贫致富奠定良好基础。2018年,计划共实施土地整治项目7个,总建设规模1.1万亩,估算总投资0.2亿元。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县上成立由县政府副县长任主任,农牧局局长任副主任,发改局、财政局、扶贫办、畜牧兽医局、科技局、商务局、旅游局等相关部门为成员单位的产业扶贫实施办公室,共同推动产业扶贫各项工作的实施,办公室设在县农牧局,主要负责实施方案的制定及协调解决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和困难。各乡镇要加强组织领导,靠实工作责任,把产业扶贫作为全局工作的重中之重,制定年度乡(镇)、村产业扶贫方案,明确到村、到户项目工作任务,确保不漏一个贫困村、不漏一户贫困户、做到村村有致富产业、户户有致富途径。同时,各部门、各乡镇要紧密合作,狠抓任务落实,形成工作合力,确保把各项工作任务落实到位。
(二)靠实工作责任。产业扶贫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按照“县级规划引导、部门协调推进、乡镇为责任主体”的推进原则,将年度目标任务和重点项目作为硬指标落实到各相关部门、各乡镇,纳入相关部门、各乡镇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之中。各相关部门要认真贯彻执行实施意见,分别负责职责范围内产业扶贫实施方案的行业指导、资金落实、标准制定、运行监测、实施质量等工作,县农牧局、畜牧兽医局、科技局负责特色农牧业、农畜产品加工等工作方案制定并指导实施。县发改、财政、扶贫办要按照职能分工分别做好项目资金争取、整合、使用、监管等工作。各乡镇按照本实施意见的目标任务、主要措施等,全面抓好实施工作,建立工作台账,及时上报工作进展情况。
(三)加强督查考核。县产业扶贫工作实施办公室对各乡镇产业扶贫情况进行全面督查,各成员单位要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和考核细则,加强对产业扶贫工作的考核、监督、检查、验收。对产业扶贫目标任务、工作措施、项目实施、资金管理等落实情况要定期进行检查,做到年初有安排,年中有检查督促,年底有总结验收,对年度目标任务、工作措施落实好的,给予表彰奖励,对落实不好的进行通报,并与扶贫攻坚工作业绩考核挂钩。扶贫、发改、财政、检查、审计等部门要加强对产业扶贫相关资金的监督检查。各贫困村驻村工作对要积极参与、配合乡镇做好产业扶贫工作的实施和检查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