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17年脱贫攻坚成效
(一)办学条件显著改善。通过实施“全面改薄”、藏区专项、行政村幼儿园建设等项目,投资6979万元,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52所,中小学实现了多媒体教学设备“班班通”、计算机教室、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
(二)资助政策全面落实。在全面落实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资助政策的基础上,2017年起实行“包吃、包住、包学习费用”政策,学生就学有效保障。
(三)教师待遇不断提高。2017年为农村中小学幼儿园的1745名教职工发放生活补助639.267万元,每人每月平均补助标准达到305.3元。投入资金245万元,建成乡村学校教师周转宿舍35套,乡村教师工作生活待遇不断提高。
(四)学前教育快速普及。新建、改扩建32所行政村幼儿园和县第二幼儿园,农村幼儿“无园上”的问题基本解决,县城幼儿“入园难”问题得到有效缓解。
(五)义务教育迈向优质均衡。按教育发展实际及时调整了安远初中等8所学校,城关第二小学招生启用,有效解决了城区小学学位不足的问题;强化控辍保学工作,残疾儿童、留守儿童、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等特殊群体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得到保障,县域内无因贫辍学学生。
(六)高中阶段教育稳步发展。天祝一中被评为甘肃省普通高中特色实验学校,高考录取率较上年有新提高,教育质量进一步提高。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不断加强,高中阶段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稳步提高。
二、存在问题与困难
(一)学校经费投入不足。农村学校取暖费和营养改善计划保障经费不足,挤占了大部分公用经费。同时,因县财政收入低,教育项目建设县级配套资金难度大。
(二)教师队伍建设矛盾突出。现行的教师编制标准与我县实际不符,“标准上超编”与“现实中不足”的矛盾十分突出,教师入口不畅、数量短缺,学科结构不合理、职称评聘困难,严重制约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三)城乡教育资源不足。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易地扶贫搬迁深入推进,县城和移民点现有的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资源严重不足,无法满足适龄人口入园、入学需求。同时,因天祝地处高寒阴湿地区和地震断裂带,校舍老化快、使用年限短,10年左右就需维修,维修资金短缺。
三、2018年目标任务
2018年是贯彻十九大精神的第一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的关键之年,补齐教育短板、强化教育弱项刻不容缓。全县教育要以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为目标,促进全县各类教育协调发展,教育管理水平和办学质量有较大提高。学前教育资源配置进一步优化,城乡义务教育趋向一体化发展,普通高中教育质量全面提升,现代职业教育快速发展。师德师风持续向好,教育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教育扶贫政策全面落实,教育脱贫攻坚成效显著。
四、脱贫攻坚举措
(一)促进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全面提升管理水平和办学质量。补足学前教育短板,争取省级示范性幼儿园与我县幼儿园结对帮扶,提高幼儿园保教质量和办园水平;改善农村义务教育办学条件,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进程;加强教育教学研究,准确把握高考改革新动向,扎实推进新课程改革,力争高考重点上线率实现新突破;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购置信息技术职业技能实训设施设备,扩大职业教育办学规模,充分满足初中毕业生职普分流后接受职业教育。为在中职学校就读的贫困家庭学生开辟绿色招生通道,优先招生,优先选择专业,优先安排实习,优先推荐就业。
(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科学规划学校布局和配置教育资源。在华藏寺镇华藏寺村寺滩移民点新建幼儿园1所,满足搬迁入住2000多贫困户的学龄儿童就近接受学前教育;在南阳山生态移民7号点新建幼儿园1所,确保搬迁移民子女全部按时接受学前教育;改扩建农村中小学4所,维修改造农村中小学5所;开工建设华藏寺镇初级中学迁建项目,满足搬迁入住的适龄少年就近接受初中教育;实施通水改厕和取暖改造工程,全县175个需要改造的旱厕分年度建设,今年对100所农村中小学、幼儿园旱厕改建成水厕。全县69所学校取暖工程需要改造,今年先行对采用燃煤锅炉、火炉取暖的40所农村中小学、幼儿园进行清洁能源改造。
(三)落实学生资助政策。实施贫困家庭学生精准资助,保障贫困家庭学生顺利入学并完成学业。
1.落实学前教育幼儿免除(补助)保教费政策。为甘肃籍接受学前教育在园幼儿按每生每年1000元的标准免除(标准)保教费,为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幼儿每生每年再增加1000元免除(补助)保教费。
2.落实普通高中学生免学杂费政策。为具有普通高中正式学籍且正常在校就读的建档立卡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除学杂费和书本费。
3.落实高职(专科)院校学生免学费书费政策。为在省内高职(专科)院校就读的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学生按每生每年5000元标准免除(补助)学费和书本费。
4.落实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政策。为高校家庭经济困难本专科学生按每生每年不超过8000元、在读研究生按每生每年不超过12000元的标准发放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做到应贷尽贷。
(四)提高教育信息化水平。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步伐。通过农村中小学、幼儿园信息化建设,使农村中小学享受优质教育资源,达到资源共享,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农村学校无线网络全覆盖;建设教育云资源库,新建20个录播教室和30个智慧课堂及直播课堂;购置开放课堂、幼儿园班班通设备,补充更新农村中小学计算机1000台。
(五)保障学生就学权利。巩固提高义务教育水平。大力宣传《义务教育法》、《甘肃省义务教育条例》等法律法规,采取学校控辍、社会控辍、家长控辍等措施,努力提高家长和监护人依法送子女入学的自觉性,采取多种方式,逐一安置贫困家庭适龄残疾儿童、困境未成年人接受义务教育,保证学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基本权利,防止适龄儿童少年失学辍学。充分发挥留守儿童之家和“爱心爸爸(妈妈)”的作用,定期组织开展关爱活动,促进留守儿童身心健康,确保全县适龄少年无辍学,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标。
(六)提升师资队伍素质。加强师资配备和培训。争取编制部门增加我县中小学、幼儿园编制和职称限额,将新增编制优先用于补充幼儿园、中小学教师,争取逐步解决教师入口不畅、数量不足、结构不合理、职称评聘难等问题。落实好乡村教师生活补助,在职称评聘中向乡村教师倾斜。促进教师整体素质不断提升,组织实施各类培训,培训教师1000人以上,选派20名左右城区学校骨干教师到乡村中小学、幼儿园支教,通过开展送教下乡、联片教研等活动,提高乡村教师教学水平。
(七)加大教育经费投入。加大财政支持力度。争取中央相关教育转移支付存量资金、增量资金,解决农村学校取暖费和营养改善计划保障经费不足的问题。争取取消教育项目县级配套资金。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教育扶贫工作实施办公室充分发挥牵头作用,各成员单位加强沟通协调,紧密配合、履职尽责,凝聚合力,促进教育扶贫工作有效开展。教育局积极衔接上级部门争取支持政策、规划和实施项目,督促乡镇教育辅导站、县直学校落实好教育扶贫各项工作任务。
(二)完善工作机制。完善脱贫攻坚教育扶贫工作制度,把各项任务和目标分解到直属学校、乡镇教育辅导站和局各股室,落实到具体责任人。严格落实教育扶贫项目建设领导挂带责任制,建立“一个项目、一个方案、一套班子、一个台账”的工作机制,从项目立项、招投标、施工等环节倒排工期,加快项目建设落地见效。加大督查力度,通过随机抽查、抽样调查、现场督查等方式,及时发现、分析研究并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健全完善教育扶贫考核评价机制,定期对项目建设、资金管理、资源配置、责任落实等情况进行考核评价。
(三)强化舆论引导。教育扶贫是一项惠及贫困家庭和学生的民心工程,采取有力措施,做好宣传工作,通过电视台、广播、网站等媒体,弘扬关爱文化,关心贫困人口。及时向社会公示教育扶贫工作进展情况,让广大人民群众了解教育扶贫政策内容,熟悉资助办理程序并顺利获得资助,管好用好教育扶贫项目资金,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千家万户,使教育扶贫政策的执行能够得到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和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