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支持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实施意见>》(厅字〔2017〕41号)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工作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汪洋副总理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电视电话会上的讲话精神,认真贯彻《甘肃省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实施方案》精神,坚持与小康目标对接、集中攻坚、突出项目、分工负责的原则,明确我镇发展与脱贫攻坚的总体要求、空间布局、重点任务、责任主体、投资估算和保障措施,根据全镇各村发展与扶贫攻坚新形势、新要求,对照贫困村、户退出验收标准,科学分析农牧户和行政村稳定脱贫存在的问题和短板,梳理项目需求,科学合理编制完成华藏寺镇脱贫攻坚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
一、基本情况
(一)基本情况
华藏寺镇现有建档立卡人口2171户8113人,其中:柏林村21户61人、岔口驿村653户2471人、红大村50户186人、红明村83户325人、华藏寺村71户271人、黄草川村19户74人、韭菜沟村21户86人、栗家庄村236户854人、南山村155户584人、阳山村272户1007人、阳洼台村7户18人、野雉沟村33户122人、中庄村268户996人、周家窑村282户1058人。华藏寺镇现有7个建档立卡贫困村,4个深度贫困村。(其中:贫困村柏林村、岔口驿村、红明村、韭菜沟村、栗家庄村、阳山村、周家窑村;深度贫困村红大村、南山村、野雉沟、中庄村。)。
(二)脱贫攻坚成效。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镇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新时期扶贫开发战略思想和“八个着力”重要指示精神。面对错综复杂的经济形势,面对脱贫攻坚任务繁重,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镇党委、政府带领全镇广大干部群众,扎实推进“1+17+3”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措施,攻坚克难,迎难而上,开拓创新,经济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产业稳定发展、公共设施得到有效改善;整合各类涉农资金4亿多元,有效解决了贫困村、贫困户发展资金短缺难题,加快了脱贫步伐,贫困人口从2013年底2172户8082人减少到2017年552户1948人,累计减贫1620户6134人,贫困群众生活水平明显提高,贫困村面貌显著改善,脱贫攻坚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为同全县一道进入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困难和问题
1、建档立卡人口文化程度普遍较低。贫困人口中初中以下学历的6786人,占贫困人口总数的83.64%;高中以上学历的1327人,占贫困人口总数的16.36%。
2、建档立卡劳动力技能普遍较低。贫困人口中普通劳动力5758人,占贫困人口总数的70.97%;技能型劳动力145人,占贫困人口总数的17.87%。
3、建档立卡性别。贫困人口中女性人数为3887人,占贫困人口总数8113人的47.9%。贫困人口中男性人数为4226人,占贫困人口总数8113人的52.09%。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八个着力”重要指示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按照市委“经济强市、生态大市、文化旅游名市”和县委“保护优先、再造优势;彰显特色,补齐短板;以“率先建成设施农牧业、新型工业、现代服务业为一体、城乡融合、绿色生态、和谐发展小康镇”的目标,把稳定解决扶贫对象温饱、尽快实现脱贫致富作为首要任务,把提高扶贫对象自我发展能力作为工作重点,把增加扶贫对象收入、缩小发展差距作为主攻方向,更加注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更加注重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更加注重解决制约发展的突出问题,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做足精细、精确、精微的“绣花式”功夫,确保到2020年,全镇实现摘帽,贫困村全部退出,确保与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二)基本原则。
1、突出重点,精准扶贫。加大对建档立卡贫困村和贫困户的扶持力度,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全部用于建档立卡贫困村和贫困户的发展。坚持基本政策精准到人,基层力量精准到户,基础建设精准到村组。
2、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把脱贫工作纳入镇级发展总体规划;弘扬老区精神,鼓励农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充分调动广大农民自主创业、发展生产、建设美好家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农民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和自我服务的能力;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参与到扶贫开发中来。
3、统筹兼顾,科学发展。坚持脱贫与推进城镇化、建设美好乡村相结合,与生态建设、环境保护相结合。充分发挥山区特色资源优势,发展生态特色产业,提倡健康科学生活方式,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
4、改革创新,扩大开放。积极创新体制机制,探索解决扶贫开发重点、难点问题的办法和途径,建立脱贫奔小康长效机制。
5、城乡融合,协调发展。围绕“一心一川两翼”发展布局,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小城镇建设,积极推进公共服务体系均等化。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扎实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消除现行标准下的贫困,强化公共服务,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三)目标任务
到2020年,确保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财政收入、村集体经济收入、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稳定增速,到达全国平均水平,确保贫困发生率低于3%全面摆脱贫困。基本完成农村小康主要监测指标,确保一个贫困人口都不掉队,如期与全国、全省、全市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1、2018年脱贫计划
2018年:年初剩余贫困人口573户2023人,当年计划脱贫383户1418人,其中:柏林村1户4人、岔口驿村20户60人、红大村28户98人、华藏寺村37户150人、黄草川村1户2人、韭菜沟村3户9人、栗家庄村49户188人、南山村84户324人、阳山村21户81人、阳洼台村6户17人、野雉沟村14户51人、中庄村110户401人、周家窑村9户33人。预计2018年达到脱贫标准的村有5个,其中:柏林村,贫困发生率2.08%;岔口驿村,贫困发生率2.27%;红大村,贫困发生率0.00%;韭菜村,贫困发生率2.99%;阳山村,贫困发生率2.78%。
2、2018年脱贫人口“七个一批”政策落实情况分析
2018年脱贫人口“七个一批”政策落实情况分析:2018年计划脱贫的1418人中,通过特色产业脱贫130户506人,占脱贫人口的35.68%,其中:柏林村1户4人,岔口驿村12户43人,红大村5户17人,华藏寺村14户61人,韭菜沟村3户9人,栗家庄村40户166人,南山村17户66人,阳山村6户22人,阳洼台村3户8人,野雉沟村8户28人,中庄村15户60人,周家窑6户22;通过劳务输转脱贫269户1061人,占脱贫人口的74.8%,其中:岔口驿村15户49人,红大村21户79人,华藏寺村31户129人,黄草川1户2人,韭菜沟村1户3人,栗家庄村27户114人,南山村63户253人,阳山村17户69人,阳洼台村4户12人,野雉沟村4户18人,中庄村80户312人,周家窑村5户21人;通过易地搬迁脱贫283户1094人,占脱贫人口的77.15%,其中:柏林村1户4人,岔口驿村1户4人,华藏寺村33户136人,黄草川村1户2人,韭菜沟村3户9人,栗家庄村32户128人,南山村77户305人,阳山村16户65人,阳洼台5户14人,野雉沟村14户51人,中庄村93户350人,周家窑村7户26人;通过生态保护脱贫18户65人,占脱贫人口的4.58%,其中:柏林村1户4人,岔口驿村1户2人,红大村3户10人,华藏寺村4户15人,黄草川1户2人,栗家庄2户8人,阳洼台2户7人,中庄村3户13人,周家窑村1户4人;通过加强教育脱贫209户887人,占脱贫人口的62.55%,其中:柏林村 1户4人,岔口驿村4户18人,红大村15户57人,华藏寺村22户97人,韭菜沟村2户6人,栗家庄30户126人,南山村51户212人,阳山村12户50人,阳洼台村3户10人,野雉沟村8户34人,中庄村57户255人,周家窑村4户18人;通过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脱贫383户1418人,占脱贫人口的100%,其中:柏林村1户4人,岔口驿村20户60人,红大村28户98人,华藏寺村37户150人,黄草川村1户2人,韭菜沟村3户9人,栗家庄村49户188人,南山村84户324人,阳山村21户81人,阳洼台村6户17人,野雉沟村14户51人,中庄村110户401人,周家窑村9户33人;通过享受一、二类农村低保政策兜底脱贫25户91人,占脱贫人口的6.42%,其中:柏林村1户4人,岔口驿村2户5人,华藏寺村8户38人,栗家庄村11户39人,中庄村3户5人通过危房改造脱贫14户51人,占脱贫人口的3.6%,其中:红大村3户14人,栗家庄4户16人,南山村1户4人,阳洼台村1户2人,野雉沟村4户13人,周家窑村1户2人;通过饮水安全脱贫0户0人。
三、攻坚举措
(一)发展特色产业。
1.养殖业。积极发展以天祝白牦牛为主的特色牦牛产业,建立白牦牛育肥基地;进一步扩大优质牧草种植,提高农作物秸秆饲料化利用率,加快发展“设施农牧业+草原畜牧业”主体生产模式,推广毛肉兼用和肉毛兼用羊经济杂交技术,继续引进西门塔尔牛等优良品种和荷斯坦奶牛及冻精进行繁育,迅速扩大优良种群养殖规模。
2.种植业。坚持因地制宜、因村因户施策,重点扶持助力脱贫攻坚的原则,分类制定种植业发展规划,突出补助激励政策,推动全县产业向规模化、市场化方向发展,加快农牧民群众增收步伐。
专栏1 种植业项目 |
中药材产业发展扶持项目:对种植中药材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给予种子、种苗及生产资料补助,扶持发展中药材产业,亩均补助200元,到2020年累计补助150亩,其中:2018年354.5亩。 |
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项目:对种植马铃薯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给予地膜、化肥、种薯补助,扶持马铃薯产业,亩均补助200元,到2020年累计补助210亩,其中:2018年689.4亩。 |
藜麦产业发展扶持项目:对种植藜麦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给予种子、配方肥、地膜等补助,扶持发展藜麦种植产业,亩均补助400元,到2020年累计补助276亩,其中:2018年1791.7亩。 |
高原绿色有机蔬菜产业发展扶持项目:对种植高原绿色有机蔬菜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给予种子、种苗等生产资料补助,扶持高原绿色有机蔬菜产业,亩均补助200元,到2020年累计补助150亩,其中:2018年9025.25亩。 |
双低油菜生产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对种植双底油菜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给予生产性补助,亩均补助100元,到2020年累计建立双低油菜生产示范基地1718.4亩,其中:2018年572.8亩。 |
农业保险保费补贴项目:将建档立卡贫困户种植的中药材列入农业保险保费补贴计划,累计补贴保费面积150亩,年均50亩,每亩补贴160元;将建档立卡贫困户种植的高原绿色有机蔬菜列入农业保险保费补贴计划,累计补贴保费面积150亩,每年50亩,每亩补贴保费240元。 |
3.土地整理。通过平整土地,改良土壤,加强水利配套建设,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等方式,实施迁出区基本农田改造。深入开展迁出区宅基地复垦,提高耕地质量,增加有效耕地面积。
(二)实施技能培训
1、大力开展贫困人口职业技能培训。把劳动力技能培训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以“培训一人、致富一家、带动一片”为宗旨,着里构建贫困户劳动力技能培训体系,完善技能培训制度。整合各部门各行业培训资源,创新培训方式,以政府购买服务形式,通过农林技术培训、订单培训、定岗培训、定向培训、“互联网+培训”等方式开展就业技能培训,提高技能培训的针对性和精准度,确保每个有需求的贫困户劳动力至少掌握一门农业适用技术或就业技能。
专栏2 技能培训 |
乡村道路管护员: 选聘乡村道路管护员42人,发放工资每人每年0.6万元 |
乡村环境卫生保洁员: 选聘乡村环境卫生保洁员344人,发放工资每人每年0.6万元 |
(三)实施教育扶贫
聚焦贫困人口接受教育的难点问题,重点实施华藏寺镇初级中学迁建项目、华藏寺镇华藏寺村幼儿园建设项目,使中小学(幼儿园)布局更加科学合理,满足进城务工、从山区、牧区移民中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龄前儿童和适龄学生就近接受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需求。按标准配齐配足幼儿教师,配备教玩具、保教和生活设施设备;
(四)实施健康扶贫
1.提升医疗兜底保障水平。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紧密结合,针对农村贫困人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突出重点地区、重点人群、重点病种,进一步加强统筹协调和资源整合,采取有效措施提升农村贫困人口医疗保障水平和贫困地区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全面提高农村贫困人口健康水平。多方整合资金,建立重大疾病兜底保障机制。通过倾斜医保政策、民政救助、购买医疗商业补充保险等措施,有效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的发生。
2.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改扩建华藏寺镇阳洼台村卫生室1所,建筑面积60平方米。为全镇20个卫生室配备基本医疗设备和健康一体机。为华藏寺镇卫生院配备基本医疗设备。建设覆盖全县的全民医疗信息系统建设。
专栏3 健康扶贫 |
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建设项目:为华藏村3所卫生室配备基本医疗设备和健康一体机,每个卫生室2万元; |
(五)实施安居工程
1.农村危房改造。按照到2020年实现现行标准下农村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的工作目标,合理确定农村危房年度改造计划。2018年全面完成农村四类重点对象危房改造。
(六)实施生态扶贫
注重已脱贫的贫困户稳定脱贫、收入渠道单一、支付能力弱等突出问题,针对目前生态护林员、乡村道路管护员、乡村卫生保洁员等公益性和生态性岗位不足的现状,按照甘肃省2016年最低工资标准,争取国家补贴,选聘贫困户劳动力就业,拓宽贫困户增收渠道,实现贫困户稳定增收,提高群众满意度。积极争取退牧还草工程,鼓励种养殖大户通过土地流转,开展牧草规模化种植,扩大饲草料种植面积,为舍饲养殖和育肥生产发展创造条件,促进草原畜牧业发展方式转变,减轻天然草原放牧压力,巩固草原生态保护建设成果。
专栏4 生态扶贫 |
贫困户就业增收项目:从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及农村低保对象中,选聘生态护林员87人,补助资金8000元/人/年; |
(七)实施贫困村整体提升工程
1.文化场所建设。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群众小康生活的宽裕,文化场所日益成为中国大部分新农村建设中最活跃的娱乐休闲场所。丰富多样的广场文化增加了城乡的动感与色彩,彰显了文化个性,开创了政府与百姓之间互动共创的新思路,成为当代新农村文化不可忽视的新资源。
2.全面完成农村道路建设任务。积极争取实施村组道路、生命防护、路网建设工程,到2020年实现全部自然村通硬化路,对常住人口30户以上具备条件的自然村主巷道进行硬化,完成撤并建制村通硬化路,实施好危桥维修加固或拆除新建工程。
专栏 5 农村道路建设 |
村组道路建设项目:2018-2020年硬化自然村村组道路79.491公里。 |
3. 人居环境改善。完善贫困村村庄规划,深入开展全域无垃圾创建活动,实施农村美丽乡村示范村项目,加快贫困村村内巷道硬化、入户道硬化和农户庭院硬化“三化”工程,集中解决道路难行、院落破旧、垃圾堆放等突出问题,改善农村环境面貌。
专栏6 人居环境改善 |
人居环境改善项目:改造农村旱厕0.3673万户,户均补助1500元。 |
4.实现农村饮水安全达标。加强供水水源保障、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和水源地保护,对已建水源设施进行改造、升级,缓解全镇城乡水资源供需矛盾,供水安全保障程度显著提高。
专栏 7 农田水利工程 |
天祝县金强河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 埋设Dn250引水管4km,修建减压池1座。修建供水厂1处,埋设Dn315-25mmPE配水管道45.84㎞,螺旋焊管7.48㎞,排泥井、减压阀、闸阀及排气井90座,穿越建筑物28处。入户井2472套。 |
天祝县华藏寺镇华藏寺村冰岭沟、鲁家沟脱贫攻坚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新建水源工程1处,埋设Dn50PE管引水管道0.65km,修建30m3清水池1座,12㎡消毒间1座,埋设低压输电线路0.3km,安装次氯酸钠发生器(50g/h)1台,埋设Dn63-25mmPE配水管道9.6km,修建各类阀门井11座,修建入户井94座。 |
5.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开展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三变”制度改革,探索土地入股、联营等模式,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每个村投资50万元,扶持发展特色种养业、合办村级合作社、涉农企业等,开展资产收益扶贫,带动贫困户脱贫。
专栏8 村级集体经济发展 |
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项目:在全镇11个村每村投资50万元,扶持发展特色种养业、合办村级合作社、涉农企业等,开展资产收益扶贫,有效增加农村集体经济收入,带动贫困户脱贫。 |
四、保障措施
一、落实方式精准,创新工作机制
1、推进集体“三资”市场化运营。积极创新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坚持以制度建设为基础、规范管理为重点、民主监督为保障的管理机制,着力提高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民主化水平。探索农村资源资产化、资产资本化、资本股份化的有效实现形式,允许农民以出租或入股相关产业项目经营主体来获取租金或分红,让农民从集体“三资”市场化运营中获取更多收益。在不改变林地集体所有权和林地性质、用途的前提下,允许农民依法自愿有偿规范流转林地承包经营权,鼓励农民通过入股分红、专业合作等方式,积极开展规模经营、集约经营,促进林农实现长期增收、森林生态保持良好。鼓励村级依托现有资源通过开发、租赁、入股、经营等多种形式发展集体经济,带动农民增收。
2、推进农村土地和林权制度改革。明晰农村土地和集体林权财产权属,支持农民从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体林权的流转中获得财产性收入,大幅度提高农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加快农村新型社区建设,积极争取土地整理项目,稳步规范推进城乡土地增减挂钩,鼓励支持农民开展土地整理,实现土地效益最大化,增加农民收益。继续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深化各项配套制度改革,进一步明确林权主体,理顺经营关系。
3、健全多元投入机制。按照“政府主导、农民主体、多元投资、市场运作”的思路,积极争取项目资金支持,广泛吸纳企业和社会资金参与,主动争取在外人员捐资援建。同时,本着“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动员受益群众合理出资,形成脱贫奔小康建设的多元化投入机制。按照“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广泛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投入;通过采取民办公助、以奖代补、项目配套、实物补助等措施,引导农民群众自愿投资投劳,广泛吸纳民间资金。同时整合现有的各方面农村建设资金,实行统一规划、统筹使用、性质不变、渠道不乱,充分发挥资金的聚集效应,实现群众参与最大化、资源利用最大化、综合效益最大化。
4、健全监督管理机制。探索建立一套高效、规范、务实的监督管理机制,坚持重大问题集体决策制,提高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水平,明确职责,把规划的实施作为行政效能考核的重要内容,严格按照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结合实际,制定具体的、操作性强的专项规划与年度工作计划,有效推动规划落实。坚持推行政务、财务公开,接收社会监督,杜绝“暗箱”操作。坚持项目资金实行专户储存,专账、专人管理,专项拨付,增强透明度,确保资金运行安全,发挥最大效益。
5、健全考核奖惩机制。将脱贫奔小康工作纳入村级目标综合考核和选派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建立脱贫奔小康工作考核奖惩制度。
二、落实保障措施,狠抓工作落实
1.加强组织领导。镇党委、政府把实现全面小康作为全局工作的重中之重,把加快扶贫攻坚作为全面小康的重中之重,把抓好精准扶贫作为扶贫开发的重中之重,牢固树立攻坚意识、精准意识,切实把心思和精力集中到精准扶贫上,措施和力量聚焦到精准扶贫上,组织领导、时间安排、决策部署、脱贫效果体现在精准扶贫上。充分发挥扶贫攻坚协调推进领导小组统筹谋划、决策部署、沟通协调和检查指导的作用。
2.夯实基层基础。镇上对贫困村驻村工作队队员、村书记、主任全部进行轮训。创新培训方式、规范培训内容、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强村级组织阵地建设,增强村党组织服务功能,推进双联单位基层党组织与联系村党组织互促共建,整顿软弱涣散村级组织,构建一个覆盖全面、功能健全的基层组织体系,建设一支素质过硬、作用突出、公正廉洁的党员干部队伍,推动工作有力开展。
3.转变工作作风。深入开展学习教育,引导领导干部转变思想观念、提升能力素质,牢固树立韧性奋斗导向,以钉钉子的精神狠抓扶贫攻坚任务落实。大胆改革创新,破解体制机制障碍,建立精准扶贫长效机制。加强宣传引导,持续不断地挖掘、总结、推广精准扶贫的成功经验和做法,营造开拓创新、攻坚克难、凝心聚力、共奔小康的浓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