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国家森林防火指挥部、省森林防火办公室、武威市草原防火办公室以及县护林防火指挥部关于森林草原防火的紧急通知的要求,为切实维护森林草原生态环境,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建立森林草原火灾应急处理、控制和扑救的长效机制,特制定本预案。
一、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全镇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国土安全、地方经济发展的森林草原火灾。
二、工作原则
全面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坚持统一指挥、分级负责、信息畅通,反应迅速、以人为本、科学扑火的原则。
三、组织领导
森林草原火灾扑救工作在镇人民政府直接领导下,统一指挥,统一部署安排。同时,各村(社区),镇属各单位积极配合,积极扑救。
镇人民政府成立相应的森林草原防火领导小组,下设森林草原领导小组办公室,划分防火责任区,组建森林草原防火队,队员人数应不少于40人。各村(社区)也成立相应的防火组织,划分防火责任区,组建原则上不少于30人的草原防火队,并报镇森林草原防火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一旦发生森林草原火灾,镇森林草原防火办公室应立即召开领导小组成员及发生火灾的村(社区)的紧急会议,并指令镇森林草原防火办公室和发生火灾的村(社区)共同成立火险区指挥中心,发生火灾的村(社区)书记任指挥员,负责火灾的扑灭及灭火物资和人员的调配工作;由火险区指挥中心成立火场前线指挥部,镇分管森林草原防火的领导担任指挥员,立即赶赴火灾现场组织扑火。森林草原防火工作必须认真执行行政领导责任制,各村(社区)要对所辖区内的森林草原防火工作负全面责任,要把森林草原防火工作纳入议事日程,明确责任。
四、报告制度
森林草原火情信息主要由各村(社区)报告。坚持防火期制度,根据本乡镇的自然条件和森林草原火灾发生规律,确定每年10月1日至翌年5月31日为森林草原防火期。遇特殊气候可根据气象部门预报,结合各村(社区)实际情况,提前进入或延缓结束防火期。加强防火期值班工作,防火期要有专人昼夜值班,确保信息畅通。值班室负责接收省、市、县、镇草原防火指挥部发送的火警信息,及时通知火警点所在村(社区)防火领导小组,并要求迅速进行安排部署及核实,及时反馈信息,并及时报告带班领导,必要时向指挥部总指挥报告。
(一)报告程序 :报告程序分为初报和续报。
初报:确定火灾位置,第一次报警。
续报:继初报后,对火情继续观察,并将所观察到的火灾发展情况随时向镇森林草原防火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
(二)报告内容:包括起火地点、火场风力、烟雾走向、火势大小、发展方向以及对蔓延趋势的估计、起火地点的植被状况;扑火力量及附近的地理状况等。
任何单位和个人一旦发现火情,要按就近原则及时报告给当地村委会或直接报给镇防火领导小组办公室,并积极参加扑救。
五、应急响应
(一)响应程序
各村(社区)森林草原防火领导小组发现火情后,立即报镇森林草原防火办公室,由镇森林草原防火办公室根据火情,决定启动本预案。
1.迅速对火情做出全面分析和评估,对扑火工作做出总体部署;
2.派专业人员赶赴火灾现场,指导当地做好扑火工作;
3.防火办公室及镇属各单位组织应急人员立即到位;
4.根据火情及各村(社区)草原防火领导小组申请,批准调运森林草原防火储备物资的品种和数量;
5.根据火情,建议县人民政府召集防火指挥部成员单位研究火灾扑救的紧急措施,调动扑火人员,调拨扑火经费和物资。
(二)信息报送和处理
镇森林草原防火办接到森林草原火灾报告后,立即报告镇森林草原防火办公室正、副总指挥,并由总指挥签发《森林草原火灾信息》,报县护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
(三)通讯
镇森林草原防火办必须准确掌握省、市、县森林草原防火指挥部办公室及相关部门的联系方式,掌握重点村、防火点的防火办公室值班电话、主要负责人电话;防火办值班保持电话24小时畅通。镇通讯部门必须保证草原防火期、高火险期及抢险扑救工作中,火警及扑救指令的及时、准确传递,根据防火指挥部的安排,及时向社会发布防火信息,并在草原防火期、高火险期根据气象部门的预报,发布火险天气预报。
六、火场指挥
(一)灭火指挥
1.火灾指挥程序:镇防火指挥办公室——火险区指挥中心——火场前线指挥部——扑火队员。
2.发生森林草原火灾后,镇森林草原防火指挥办公室立即召开森林草原防火指挥部成员会议,通报火情,调度指挥部成员单位参加扑火工作,同时指令火灾发生地村(社区)共同成立火险区指挥中心,由火灾发生地书记(主任)任指挥员,负责指挥草原火灾的扑灭工作。火险区指挥中心成立后,立即召开紧急会议,按照扑火预案制定“现场扑火方案”,并成立火场前线指挥部,由镇分管草原防火的领导担任指挥员并迅速赶赴火场进行指挥。指挥部成员要服从火险区指挥中心的安排,坚守自己的工作岗位,投入到森林草原火灾扑救工作中,前线指挥部要随时掌握火情变化和扑救情况,并向火险区指挥中心上报信息,同时可按需要成立扑火组、通讯联络组、火情调查侦破组、后勤供应组等。前线指挥部、火险区指挥中心要及时、准确的逐级上报火情信息,严格执行上级的扑火命令。
(二)火灾扑救现场处置
火场变化瞬息万变,火场前线指挥员不能全面掌握火场变化,就不能使用好兵力,将火灾迅速扑灭。所以,火场前线指挥部的首要问题是先掌握火情,根据各种因素分析判断火场的发展趋势,制定灭火方案,布置各扑火队的作战行动。
1.要准确掌握火的蔓延方向、草原可燃物类型、火场周围情况和灭火可利用条件,如河流、公路、农田及防火带等。
2.要准确掌握火场面积、火场周边火强度、火焰高度、火锋对流柱高度及火的发展趋势。
3.准确掌握天气条件:火场风力、风速、风向、气温、相对湿度等气象因素。
4.及时进行形势分析:绘制火场区域草图;选择和确定灭火队伍的数量及最佳行进路线;火场指挥员要清点人数,亲自进行火场实地勘察,确定灭火方案,下达灭火任务,明确灭火及看守火场方法,部署联络方法及集合地点。
5.及时修订灭火方案:灭火时,应根据火场的变化、扑火过程的发展,随时修订扑火方案,以适应灭火的需要。
(三)扑火战略、战术
1.扑火战略
扑火战略的制定应根据火势发展和环境条件,综合各方面的主客观因素而制定。扑火战略应依据火场的风力、风速、风向、可燃物类型、干湿状况和地形等条件,充分利用限制火灾进展的自然障碍物,优先考虑重点区域的保护,充分考虑扑火力量和运输能力,着眼全局。
制定扑火战略要突出体现“快、早、少、净”四字方针。“快”就是扑火行动要快;“早”是早扑灭;“少”是少损失,尽量减少火灾的燃烧面积,尽量减少不必要的人力物力浪费;“净”是将火灾干净彻底的消灭,保证不复燃,不打回头火。
制定扑火战略应包括确定控制燃烧区域;确定扑灭关键地段、扑灭非限制进展地带、扑灭限制性进展地带、全线清理等四个扑火战略阶段;确定扑火策略。初定的扑火战略,在实施过程中随时修改补充。
2.扑火战术
扑火战术的制定要遵循以下八个原则:集中优势打歼灭战、先控制后消灭、捕捉战机速战速决、集中力量保重点、坚持“四先” ( 先打火头、先打草塘火、先打外线火、先打明火 ) 合围、以打为主打烧结合、主动进攻积极防御、机动灵活随机应变等原则。
扑火战术包括:一点突入,两线用兵战术;多点突破,分击合围;递进分割,超越突击战术;全面包围,重点用兵战术;利用依托,以火攻火战术。
为了确保扑火战术应用得当,保证战术运用成功,达到快速扑灭火灾的目地,前线指挥部要根据草原火灾发生现场的各种因素,迅速做出符合实际的有效战术选择。
(四)火场清理
火灾扑灭后,火场里还残留着余火,特别是未燃烧尽的牲畜粪便必须彻底消灭,否则就有可能引起余火复燃而造成更大的火灾。火场清理标准:清理火场的标准必须达到“无火、无烟、无气”,经检查验收,真正达到这个标准后方可撤离火场,并留下少量人员继续对火场巡查1—2天。
(五)火场救护
火灾现场救护、后方支援及应急人员和群众的安全防护由镇人民政府负责。镇卫生院要组织医务人员赶赴火场,进行防疫和伤病救护、治疗与护送工作,对在扑火过程中引起的一氧化碳中毒、休克、外伤出血、烧伤、骨折等病症,应及时做好火场救护或转送就近医院治疗的方法,尽量减少不必要的伤亡,保持扑火兵力的整体战斗力。
(六)撤离火场
撤离火场是指扑火队伍撤出并离开火场的行动。较大的火场往往是军、警、民兵协同作战,因此撤离火场的组织更复杂,技术要求更高。撤离前要做好如下准备:
报告:撤离前应先征得前线指挥部的批准。如单独在一个方向,又远离前线指挥部,无法联络时,应由在火场的指挥员决定。
留守:火灾扑灭后,火场要留有看守人员,扑火队伍在撤离前,应留看守人员进行火场监护,火场指挥员要向看守人员交代清楚注意事项或易燃地段。
清查:撤离火场前,指挥员必须认真严格地清点人数,检查物资装备,保证来多少,撤多少(除留看守人员)。
按照安全、方便、快捷原则选定撤离方向和路线。
(七)社会力量动员与参与
镇政府接到火灾报告后,必须立即组织当地群众扑救。接到扑火命令的单位和个人,必须迅速赶赴指定地点,投入扑救。扑救草原火灾,不得动用未成年人、孕妇和残疾人参加。
(八)应急结束
火灾被扑灭、人员撤离火场后,由镇森林草原防火领导小组向县森林草原防火指挥部办公室报告,经指挥部领导批准后,由指挥部宣布应急结束。
七、应急保障
(一)人力保障
打柴沟镇森林草原防火队伍及林业、草原等单位为主要骨干和中坚力量,加强对草原防火指挥人员、草原防火专职人员及草原防火专业、半专业扑火队伍和群众扑火队伍的培训,提高科学扑火能力。
(二)物资保障
根据草原防火的实际需要,加强草原防火物资储备库建设,风力灭火机等灭火器械由专人保管,注意维修,使其处于良好的使用状态。
(三)资金保障
森林草原火灾应急所需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专帐存储,专款专用。处置火灾所需财政负担的经费,按照现行事权、财权划分原则,分级负担。对受灾较大和经费困难的地区,根据事发地实际情况,由镇人民政府报请省市县财政部门适当给予支持。
(四)技术保障
镇森林草原防火领导小组办公室应定期不定期组织成员单位进行草原防扑火技术演练和培训;制定草原火灾预测预报制度;制定和完善草原防火督查制度;建立和完善(森林)草原防火网格化管理系统。
(五)宣传培训
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短信等媒体开展森林草原防火宣传,提高群众对森林草原火灾的预防、自救和互救能力。
(六)通信保障
我镇要建立健全应急通信工作体系,完善通信网,建立有线和无线相结合的应急通信系统,确保通信畅通。明确应急通信保障工作中各自的职责,确保紧急情况下的协同运作。
八、后期处理
(一)善后处理
按有关规定,由镇人民政府负责及时解决处理因扑救森林草原火灾负伤、致残或牺牲人员的救治、抚恤、补偿和社会救济等善后问题。森林草原火灾扑灭后要及时制定火灾后重建方案和森林草原改良计划,并做好人畜疫病的防治和检疫。
(二)火灾调查总结
火灾调查、火灾案件查处由镇森林草原防火办公室会同各村(社区)负责,对森林草原火灾进行勘察,调查起火时间、地点、原因、肇事者、受害草原面积、牧草损失、人畜伤亡情况及其它损失,记入档案。并依法追究肇事者的法律责任。火灾结束后,由镇森林草原防火办公室进行总结,按照草原火灾统计报表的要求,进行火灾统计,建立专门档案,并报县护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