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情况

作者: 来源: 时间: 2017年11月19日 责任编辑: 陈晓梅

天祝县气候属大陆性高原季风气候。主要表现在气温年较差小,日较差大,西南部的大通河谷地年较差为25.3,中部的乌鞘岭为23.5,北部的皇娘娘台为24.6;乌鞘岭平均日较差为10.5,松山为12.4。降水集中在下半年,以乌鞘岭为例,78月份的降水占全年降水量的37%。降水的年际变化大,乌鞘岭降水最多的年份可达555.2毫米,最少的年份只有231.3毫米 

乌鞘岭南北气候各异,过渡明显,使这一带成为高原季风气候与半干旱气候的过渡带。岭南为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盛行偏北风,寒冷干燥,夏季盛行东南风,较温和湿润;岭北为温带大陆性半干旱气候,偏北风为主,气温变化大,日照强烈,夏季温凉干旱,冬季寒冷干燥,多风沙。 

天祝县以大陆性高原气候为主,尚有冷温半干旱、凉冷半干旱、寒冷半干旱、高寒半湿润、高寒湿润等气候类型,表现了气候类型的复杂多样性。四季的气候特征是春季天气多变,多寒潮大风;夏季气候凉爽、降水增多,年际变化大,多冰雹,常发生伏旱;秋季,前秋潮湿多雨,后秋降温迅速,降水锐减;冬季干燥寒冷多晴天。 

县境内全年太阳总辐射每平方厘米130千卡左右,最大值出现在5月,为每平方厘米14.314.9千卡;最小值出现在12月,每平方厘米为8.18.2千卡,全年实日照时数可达4434小时。作物生长季节(58月)日照时数在1750小时左右,日平均日照时数14小时上下,年实照率为5860%。光能利用率只有0.10.5%,最高可达6% 

由于地形的原因,天祝县各地的气温差异很大。海拔递减率为每降低100,温度升高0.5。气温的年变化具有明显的大陆性气候特点。1月最冷,乌鞘岭为-12.2,天堂寺为-9.87月最热,乌鞘岭为11.3,天堂寺为15.5。气温年际变化比较明显,以乌鞘岭30年记录看,年平均气温最高值是1953年,为0.8,最低值是1967年,为-11,最大差值为1.9 

天祝的实际气候特征,四季不甚分明。绝大部分地方冬长无夏,春、秋短暂。乌鞘岭山区的冬季长达312天,春、秋连在一起仅有53天。松山浅山区冬季长达279天,春、夏连在一起仅有86天。全县除大通河沿岸一带有十多天夏季外,其余各地均无夏季。 

天祝年降水量大体上呈由西北向东南逐渐减少。西北部的哈溪一带年降水量500600毫米,是全县的多雨区。皇娘娘台一带是最大的降水中心,为632.3毫米;大红沟、寨子滩以北降水较少,不足400毫米;中部乌鞘岭山区和东北部朵什、西大滩为400毫米左右;毛毛山北坡林区则为500毫米;西南部的赛什斯、朱岔为400500毫米;东坪一带则降至约300毫米;东南部的松山是全县的少雨区,松山城周围降水只有265.5毫米 

降水量的季节分配多寡悬殊。夏季降水多,占全年降水量的5060%;冬季降水少,仅占12%;春季降水稍多,占1725%;前秋多雨,晚秋稀少,占2127%8月为降水高峰期,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总量的20%12月降水量少,大部分地方不足3毫米 

天祝县系雷雨和冰雹多发地区。强烈的雷雨天气又往往造成强度很大的降水。降雹季节一般在410月,集中于68月,约占全年雹日的70%。乌鞘岭最早降雹为47,最晚为1013,降雹以78两月最多,月平均降雹日为2.5天。松山最早降雹为43,最晚为1015,以67两月为最多,月平均降雹日为1.51.8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