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民俗

作者: 来源: 时间: 2017年11月15日 责任编辑: 陈晓梅

  服饰  男子夏天穿白色小领大襟衬衣,罩衣是用布、褐子、氆氇及绸缎等料制成的长衣,绸缎制的衣服下摆用水獭皮、织锦缎或氆氇镶边;系彩色腰带;穿牛皮靴子或便鞋;戴礼帽或锦边毡帽。女子着彩色衬衫,外穿布或绸缎长袍,下摆亦如男装一样镶边;系13条彩色腰带;足穿靴子,头戴礼帽或锦边帽。男子冬天穿羊皮袄,有白板和挂面的两种。鞋多为皮鞋或皮靴,袜子多为毛线织成;头戴狐皮帽或锦边帽。女子冬衣和男子大同小异,只是有的皮袄是小领且缀有纽扣;帽子除锦边帽、狐皮帽外,尚有四片瓦帽,鞋除皮靴外尚有叫作“布欧”的褐腰皮帮的靴子。妇女的发式分未婚和已婚2种。未婚女子的头发是数十根小辫分两边缀入胸前约1尺长的“涛锐”(辫套)内,头顶向后留一根细辫,穿入背后的腰带。已婚妇女则把小辫分成左右两半分别缝进胸前3尺多长、4寸宽的“嘉浪”(辫套)内。祁连、旦马、毛藏一带的辫套有3条,垂在身后。辫套外面缀着刺绣精美的小方块,与刻有图案的银牌或骨制品相间,末端缀有红穗子;发辫间有各色的玛瑙、珊瑚、松耳石、孔雀石等串珠相连。除祁连、旦马、毛藏外,天祝其他地区已婚妇女还佩挂“依玛”、“阿锐”。“依玛”为布制,长约45尺、宽67寸,上面缀有数十个倒扣的贝壳,背在身后;“阿锐”为布制的一对,长约2尺、宽约8寸,其上缀有数十个圆形骨制品,分别斜挂在两胯上。头饰中的耳坠多为金、银及宝石制成;颈饰叫“给兼”,在宽约寸半的布垫上缀以镶有各种宝石的3块银牌和珊瑚、翡翠、玛瑙、松耳石等缀在布垫上制成,用纽扣系在颈上。手饰首推镶有宝石的银制“马鞍桥”戒指,此外尚有金、银、玛瑙等环形戒指;男女都喜欢戴象牙、玉石及银制手镯。男人多佩戴17寸或5寸的藏刀。 

  饮食  天祝藏族的饮食原以肉、乳为主,后渐以面食为主,辅以肉食和奶制品。糌粑(藏语炒面之意)在面食中占重要地位,且是最具特色的藏族食品,以酥油、白糖、干奶酪搅拌的酥油糌粑为上品。烧锅是把发面放在圆形铁器内加盖埋入火堆中烧熟的馍,家常食用或作礼物馈赠亲友。藏式包子以脂肪较多的牛、羊肉加萝卜和其他佐料为馅,是节日和招待贵客的食品。哲赛是藏语米饭之意,类似汉族的八宝米饭,其做法是在大米中掺上蕨麻、葡萄干之类,蒸熟后再加上酥油和糖。藏式点心是在曲拉中加拌酥油、蕨麻和糖等,团成各种形状,一般在节日和招待贵客时食用。藏式油馃长有5寸以上,寺院炸的有2尺长,俗称“牛肋巴”。此外,尚有面片、搓鱼、长面、水饺、搅团等各种面食。肉食主要有手抓羊肉、牛肉干、腊猪肉、香肠等。手抓羊肉是将羊肉割成大块煮熟后用手抓起啃食或用腰刀割下食用,肋条肉为上乘。香肠是多以牛、羊、猪肠子做成。一种是血肠,以血为主,再放少量脂肪、肺、瘦肉,佐以调料和葱蒜末后灌肠煮熟;一种是面肠,肠内装拌以脂肪和调料的熟面粉,煮熟即可。乳制品主要是酥油、曲拉(奶酪)、奶饼、酸奶和鲜奶。 

  待客  藏族是一个热情好客的民族。客人上门,男女主人及孩子们出大门迎接。客人进门后一般将携带的礼物摆上桌子或柜台,然后向主人敬献一条哈达。主人先请客人入座喝茶、吃糌粑或馍,茶后便是敬酒。茶壶、酒壶上拴一缕白羊毛,表示纯洁和恭敬。主人斟满酒,双手端盘向客人敬酒3杯,藏语谓之“旦智森巴”。客人端起酒杯,用右手的无名指蘸杯中酒向空中弹,这样反复3次(藏语谓之“乔卡”),然后一一饮干。家中人一一敬酒后,便可互相唱着酒曲敬酒喝,亦可猜拳行令喝。手抓羊肉中的肋条应首先端给客人,接下来便是藏包和哲赛。客人告辞时,主人全家送出大门。 

  婚礼  天祝藏族娶亲,要经过提亲、订婚、戴头、送亲、婚礼等仪式组成。男方家相中某家姑娘,便央媒人带一瓶酒、一块砖茶、一条哈达去说亲。双方以对话和唱歌敬酒的方式表达。女方家若同意便收下礼物,当即开瓶,宾主共饮。此后,便择日带两瓶酒、砖茶、哈达前去定婚、讲彩礼,商量婚娶事宜。在姑娘出嫁的头一天,举行戴头仪式(即改变发式),同时接待前来祝贺的亲邻和迎娶的媒人。二位婶子,一边为新娘梳头、佩戴首饰、穿嫁衣,一边唱着忧伤的《哭嫁歌》。穿戴好后,由2人扶持围着院中的火桑 炉或经幡自左至右转3圈才算结束。娶亲的早晨,新娘在佛堂磕头拜别,在伴娘和女眷的陪伴下绕火桑 炉转3圈。新娘上马后全身用白褐衫或白毡包起来,娘家人向娶亲的人和送亲的人敬酒饯行。送亲的喜客一般有舅父、爷爷、父亲、姑父、叔父等直亲男子,新娘的一位哥或弟为新娘牵马。喜客一般都是自备坐骑。在新娘喜客上路的同时,男方家也派出2人在中途煨起牛粪火,暖上酒,铺上毡、毯,迎接送亲队伍。隆重的婚礼在中途要接待3次,一般简化为1次。待客人到来,下马围坐在火堆边,使者端起酒碗唱起迎宾曲,给舅父等长辈献上哈达,向每位客人敬酒,并互相致辞。新娘一行到达时,男方家在大门口煨一堆火,两个妇女手捧哈达站在前面迎接新娘。双方高唱赞歌,两个妇女向牵马的人献上哈达,要从他手中接过新娘坐骑的缰绳。牵马的却不愿轻易地把缰绳交出,要找出对方不合礼仪的缺点进行责难,有时几经反复才能把新娘的马缰绳拿到手,扶新娘下马。在燃起的火堆前用药水让新娘洗脸,再迈过火堆到门口,绕“巴什丹”(供桌)自左向右连转3圈后,送新娘进屋。其他喜客在门口,敬酒3碗后方可进到院内。喜客喝过茶后,新郎、新娘站在院中用青稞洒成的吉祥符号上,接受老者的祝福。同时将男方家送的彩礼和女方家陪送的嫁妆摆在院中,供大家观赏,并进行一番赞颂和叙述。半夜进行祝酒仪式,男方家将成坛的酒抬进堂屋,由一位长者致祝酒辞。女方家的长者致答辞,接着唱起酒曲,互相祝福赞美,也互相逗趣嘲讽,不过都无伤大雅,不失分寸。同时在场院里点起火堆,跳起锅庄舞。第一夜,新郎不入洞房。第二天早饭后进行“仲”的仪式,即打份子。将一只宰杀的羊按送亲客人的亲属关系,每人分给羊特定部位的肉一份。送给舅父一匹马、叔父一头牛、弟弟一只羊、母亲一头奶牛(现在一般都象征性地用少量钱来代替)。下午是“尕什杂”(祝福)仪式。新郎 、新娘站在白毡上,长者向他(她)们致祝福词。其他人割一点生肉在院中的火堆上烧熟,与神佛同享。送亲客人们告辞时,主人家便敬酒相送,客人们唱起酒曲离去后,主人家连呼“中布桑,赛拉肖—”(藏语意为请客人回来),客人们便勒马回来,再次接受敬酒,如此3次,正式辞行。当晚新郎方可入洞房。 

  赛马会 这是天祝藏族的传统节会,一般在农历二月初二、六月初六、六月十三、六月十五、六月十六及公历81县庆节,分别在岔口驿、朱岔、阿沿沟、东坪、西大滩、黑马圈河、抓喜秀龙滩、古城、石门沟举行。赛马会期间,也是祭鄂博的日子,参加赛马会的人和佛教信徒用松柏枝煨起大火桑,吹起白海螺,进行插箭活动。赛马分为走马和跑马两项;走马又分为小马和成年马两个组。走马是要求马以对侧步快速行进,先到终点者为胜;跑马则以奔跑的速度取胜。每项(组)取前13名进行奖励,第13名受到重奖。对于赛马的优胜者,除举办者嘉奖外,亲友们都来祝贺,挂一匹红或者献上哈达、砖茶。 

    此外,尚有春节、藏历年、桑吉曼拉节(药师佛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