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饰 土族老年男人穿小斜领的蓝、黑色长袍,外套黑色平绒坎肩,腰系蓝、黑色布腰带,蓝、黑色裤子,足穿白袜及浅口布鞋。青壮年男子内穿小领斜襟白汗褟,领上绣花,袖口镶黑布边,胸前绣吉祥图案,外穿斜襟蓝布坎肩,坎肩小襟上方缀着绣花衣兜,腰系两端绣花的达博带子;下穿蓝色宽腰大裆裤,白布袜子,云子浅鞋;头戴织绵镶边的白毡帽或“鹰嘴啄食”的毡帽。老年和青壮年,冬天穿棉袄、棉裤,也穿褐褂、皮褂、大皮袄,足穿毛线袜和“挖泥皮鞋”,头戴皮帽。妇女内穿花汗褟,衣领是大小不等的两层,每层都是刺绣品,领边镶水獭皮,衣领披肩;外穿小领斜襟开衩长袍,两袖是用红、黄、白、绿、黑5色布条拼成的“花袖袖”,腰系达博带,袍上套黑色或紫色坎肩,裤子膝部以下套着一截裤筒,名曰“贴弯”,已婚者是黑色,未婚者为红色,有的穿绯红褶裙,足穿腰长1尺3寸的花鞋,鞋后跟缀一块叫“叶弯”的红布。姑娘梳一条辫子。已婚妇女的头饰(土语称“扭达”)种类很多,主要的有“吐浑扭达”,形似圆盘;“那仁扭达”,形似三枝箭;“什格扭达”,形似簸箕;另有 “汗雪扭达”、“尖似扭达”、“索布扭达”等等。其中“什格扭达”比较普遍。耳坠是有上下两层银穗的大耳环。普通的妆束一种是辫两条辫子,辫梢合在一起,垂于后背;一种是把头发分左右两股绾在后脑顶,用丁字形的黑布条拢住头发。女子热天戴织锦边的“拉金锁”黑毡帽或插花的宽边礼帽,冷天戴狐皮圈圈帽。
饮食 土族的饮食主要分3类,即面食(恰哈叶典今)、肉食(夫拉叶典今)和饮料(乌曲今)。面食类主要有油馃子、烧锅、油饼,与当地兄弟民族基本相同。乾过日,将发面搓成茶杯粗细的圆条,切成2寸长的基子,再将基子横切成4层薄片并使一面相连,用油炸成;盘索日,将面搓成筷子粗细的长条,盘成圆盘或折为4折,用油炸熟;沓乎日,是将饼放在灶膛里烤熟;锅沓,半寸厚的饼,切成4牙,文火烙熟;罕溜,锅中放少量水,上铺青稞面,慢火焖熟,炝上青油;另外尚有土族最具特色的食品哈力海。其余还有各种花卷、包子、棋子面、长面、扁食(饺子)等。肉食是牛、羊、猪肉为主,原来惯于煮食,后发展到煎、焖、炒、烤等多种做法。具有特色的是“羊肉筏子”,做法是将瘦肉剁碎,调好调料用漫肚油裹住,再用小肠密密缠住后煮熟。饮料首推酩醯子酒和茶,除茯茶、砖茶熬制的茶水外,还有麦茶、油茶等,
待客 土族人好客,重礼节。有客登门,全家欢迎,逐一问好。将客人让至炕里手上坐。端上油馍,用龙碗斟上奶茶。茶后是手抓肉,大盘子里盛上大块的牛肉、羊肉或猪肉,插上五寸腰刀,羊的五岔骨(后腰下端)要敬给最尊贵的客人。接着要向客人敬吉祥如意的三杯酒,客人端起第一杯酒,用无名指蘸着酒向空中弹洒3次,敬奉天地、神佛、祖先,然后饮干。客人喝醉,才认为招待好了。猜拳行令前,小辈要向大辈敬1~3杯“免罪酒”,至亲长晚辈之间不猜拳。喝酒中间让客人吃猪油包子或者“哈力海”,最后让客人吃长面。送客时在客人的包里装上馈赠的礼物,不让客人空手而归。
婚礼 土族婚礼由提亲、迎接纳什锦、改变发式、上马启程、红仁切赴宴、成婚等仪式组成。男方家相中某家姑娘,就请媒人去说亲,礼物是酒、哈达和花卷或焜锅馍。女方如允婚,收下礼物,将瓶中酒换为粮食,交还媒人。而后是喝定亲酒、讲彩礼、送彩礼。真正的婚礼是从迎接纳什锦开始。“纳什锦”是土语娶亲人,必须懂得婚礼中的全部礼仪,能歌善舞,善于辞令。娶亲的头一天下午,纳什锦、瓦日其玛(娶亲妇女)和新郎前往娶亲。纳什锦身着白褐衫,头戴白毡帽。他们为女方家带着羊腔子、酒、茶、馍和新娘的婚衣和化妆品,还牵一只白母羊。支客和阿姑(姑娘)们前来迎接,接过他们带的东西后,阿姑们边唱边退回大门,关起门来唱《唐得格玛》,与纳针锦几经问答之后,才打开大门。纳什锦一行进门时,阿姑们向他们泼清水。纳什锦将礼物摆好,上炕坐定,开始吃喝后,阿姑们的“纳什锦斯果”(土语:对纳什锦进行讽剌、嘲弄、取笑之意)开始了, 她们在窗外用歌声对纳什锦进行嘲弄,并对他带来的礼物和婚衣极尽贬低和讽刺。阿姑们还把纳什锦拉下炕来,将扁担压在他的肩上,把锅口衬蒸笼的草圈搭在他的脖子上,推着他在院子里转圈。纳什锦也回唱几首。晚上,纳什锦和阿姑们围着火堆跳安昭舞。鸡叫头遍,新娘改变发式,纳什锦在门外唱起《阿依姐》。太阳刚升,让新娘坐在堂屋里装满小麦上铺白毡的斗上。堂屋柜上排列了佛经、柏枝、酥油灯、筷子、牛奶、砖茶、白羊毛、粮食等8样东西,一位老者依次用这些东西向新娘祝福,纳什锦则配合着唱祝福的歌。新娘上马后,进行“留阿样”的仪式,新娘的父亲拿着系着羊毛、牛毛、马鬃尾和哈达的木棒(土语称央巴日)在新娘的头上挥舞,口中叫新娘的名子,新娘应声后,他们立即回到堂屋,如此三次,才可启程。“红仁切”是土语“喜客”的意思,由新娘的父亲、舅父、哥哥、姐姐、姐夫和瓦日其玛(送亲妇女)组成,自备坐骑。沿途,新娘同村已出嫁姑娘或亲戚姑娘们端着酒守候在路旁,向红仁切敬酒,红仁切则回赠她们一条手巾。途中,男方家还派人煨火炖酒等候,红仁切到达时便敬酒。男方家在大门口放鞭炮、敬酒迎接红仁切。门前的桌上供着炒面和酥油做的日月形状的“西日买”和牛奶碗;桌旁放着盛满麸皮、插着箭、放着瓷瓶、红筷的方斗。红仁切一人弹洒着牛奶和麸皮围着方斗唱赞歌。随后新郎和新娘共举着瓷瓶并肩踩着毡进入院中,站在毡上。院子四角燃四堆麦草火,中间燃一堆柴火。媒人高举酒杯致赞词,让新人拜天、地、祖先。拜过后将瓷瓶放在“灶娘娘”前并向“灶娘娘”叩拜后才入洞房。土族没有闹洞房的习惯。接着进行谢媒仪式。以女方一、男方三的比例送给谢媒钱给媒人。与此同时进行的是摆针线,嫁妆箱由小姑开锁,众人看嫁妆,赞称新娘的针线。看完装箱时,公婆和长辈们先将赠送的钱、红枣装入,然后,双方互赠礼物,互敬哈达。“冠戴女婿”是婚礼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新郎和新娘的弟弟站在毡上,新郎额头上抹一点酥油,岳父亲自把送给女婿的帽子、长袍、红腰带、鞋、袜穿戴给女婿。媒人用柏枝蘸着牛奶洒向空中,口中致赞新郎的赞词。接下来才对红仁切正式招待。至深夜,男方家住在本村或邻村的本家、亲戚分别把红仁切请到家里招待,谓之“旁席”。次日晨,新郎请回红仁切。将热酒炒鸡蛋敬给红仁切喝。早饭后“说后彩礼”。在敬酒吃菜后摆上“馔”,即送给红仁切和母亲的礼物,每份馔为一个肉方子、两个焜锅馍、一条哈达和若干钱。最后是吃“启发面”,也叫长面,为红仁切敬酒送行。红仁切出门的时候,支客们往他们身上洒炒面或面粉。
文体活动 土族传统的文体活动主要是歌舞和轮子秋,歌是多种多样的,有家曲、野曲两大类。舞主要是安昭舞。